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江淮大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江淮大地

科大讯飞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核心技术突破打开行业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5日   阅读次数:924次  

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语言不通也能“零时差”畅聊,并享受实时字幕翻译,科大讯飞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给通信行业带来了全新体验。

7月2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新科技 新基建 人工智能:开启无限可能》为题,报道了我国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基建,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中,重点介绍了科大讯飞“无障碍智能通信”“声学成像仪”“虚拟主播”等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

2022年3月,一项帮助海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技术官员无障碍沟通的“黑科技”在北京冬残奥会首发亮相。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科大讯飞在冬残奥会期间联合中国移动推出了5G智能通信服务。用户不用更换手机,也不用下载任何APP,手机视频通话就能自动进行语音转写和文字翻译,真正实现了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不同方言之间、不同语种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黑科技”的背后,是科大讯飞在认知智能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

科大讯飞智能翻译技术支持70多种语言、28种方言、7种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普通话的互转互译。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士进在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说,这项语音翻译技术的准确率已达到95%,让不同语种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听得懂”,还能“翻得快”。


早在2016年,科大讯飞已启动低延迟语音同传技术的研发布局。

要让技术跨越实用门槛,必须解决三方面难题。一是如何让机器听得懂不同的口音、方言和专业术语;二是传统同传翻译多为直译,会影响母语用户的理解;三是如何平衡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

科大讯飞依托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创新提出了融合先验知识的语音识别和翻译精细化建模技术、口语书面化规整和识别融合增强训练技术、流式同传翻译框架,显著提升了低延迟下的同传翻译性能。

正是基于AI底层技术的突破,如今的智能通信服务能为用户带来多样化的使用体验。

科大讯飞运营商事业部智能通信业务线产品研发部总监刘平平演示了智能视频通话的诸多“新玩法”。


跟对方说“谢谢你”,通话界面就会绽放鲜花;说到天气时,就会弹出天气预报;问对方有没有看某场球赛,就能推送相关比赛的视频……基于科大讯飞的语义理解技术,系统可以识别对话中的关键信息,推荐多种智能服务。


科大讯飞携手运营商合作伙伴,将多语种翻译技术和5G网络相结合,实现跨语种的无障碍视频通话,有望打开通信领域更多的应用场景,助力中国5G智能通信领跑全球。

人工智能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体验,更为传统产业注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在安徽合肥的220千伏锦绣变电站,人工智能设备已经成为电力巡检工作的得力助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声学成像仪,可以随时随地对超声波进行检测,并同步形成声纹,清晰地显示在监测仪器上,方便巡检人员精准分析判断线路的运行状态。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因为这样,世界多国都纷纷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部署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也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