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转型逆袭 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0日   阅读次数:834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省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成效。

一、量跃升

1.总量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增加值于2018年突破万亿元,由2012年的72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82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729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企业数由12974家增加到19553家,资产总计由21929亿元增加到48960亿元,营业收入由28487亿元增加到44776亿元。

2.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保持了全国靠前、长三角及中部领先的水平。2013—2021年年均增长9.2%,增幅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中部第2、长三角第1位。其中,2013—2017年年均增长10.2%,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中部第2、长三角第1位;2018—2021年年均增长7.9%,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2、长三角第2位。

3.产业能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实力持续增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41个大类行业、194个中类行业、594个小类行业,其中后两者比2012年分别增加12和101个。2021年,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大类行业有12个、比2012年增加2个,29个行业占全国比重比2012年上升,建材、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等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49家、比2012年增加31家,超500亿元5家、增加1家,超1000亿元3家、增加2家。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埃夫特、应流集团等成为行业翘楚,阳光电源逆变器技术国际领先。

4.优势产品竞争力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工业产品品种从少到多,产量从低到高,大幅度提升。2021年,水泥、平板玻璃、微型计算机设备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9、5位,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5%、3.2%、1.1%提高到6.3%、4.6%、7.9%;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彩色电视机“四大件”产量近亿台,达9619.1万台。

二、质突破

1.产业结构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制造强省战略,产业地标由过去的资源型“铜墙铁壁”,转变为今天的创新型“芯屏器合”“大智移云”。201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6%、22.3%和14.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4、13.1和5.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33%、5.6%、34.8%提高到2021年的33.8%、13.5%和4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9个百分点,产值占比由18.1%提高到41%。

2.创新动能澎湃。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39.1亿元,年均增长15.1%;研发投入强度由0.73%提高到1.65%,提高0.9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万家,由2012年的1742家发展到2021年的11368家。新产品不断涌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5.2万辆,工业机器人12906套,锂离子电池9.6亿只,光纤2.1亿米。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第3位。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国靠前。截至9月底,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7家,居全国第7位。

3.新动能加速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为全省工业发展增添新动能。2013—2021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1%,其中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3.1%,增幅比全部投资分别高0.1、1.1个百分点。2013—2021年,规上工业新增企业数除2018年(1346家)外,其余年份均在2000家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省195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529家为2013年以来新入库企业,占比达64.1%;2021年合计增加值增长1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8.6个百分点,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70%以上。

4.发展活力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启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比全部工业高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比全部工业高0.3个百分点;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比全部工业高2.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已连续举办4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签约项目2455个、投资总额达2.4万亿元。

三、效提高

1.劳动生产率和效益水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2年的26.8万元/人增加到2021年的36.1万元/人;利润总额由1470.2亿元增加到2669.9亿元,年均增长10.3%,占全国比重由2.6%升至3.1%,居全国位次由第15位前移到第14位;产成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由9.1%降至7.4%;资产负债率由60%降至56%。

2.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6.4%,营业收入利润率由5.2%提高到6.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由85.9元降至85.3元。

3.“含绿量”增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节能减排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1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3%,年均下降5.7%,均完成各年度控制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9.5%提高到2021年的35%,其中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分别由0.8%、0.2%提高到6%和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势头强、成色好,成绩喜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面对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面对抵御更大风险、应对更大挑战需要,我们还要正视和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