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省经济继续回升向好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1日 阅读次数:309次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全面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较快、运行稳定、结构优化、效益回升的良好势头。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7.2亿元,增长15.4%,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增幅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居中部位次由一季度的第4位提高到第3位。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小麦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43.8亿元,增长26.3%,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0.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比一季度提高6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
2、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上半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1.1亿元,增长30.9%;其中城镇投资增长34.2%,增幅居中部第2位,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37.5 %和63.1%,同比提高2.5和4.1个百分点。市场消费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2.1亿元,增长19.1%,增幅居中部第1位,城乡市场分别增长19.3%和17.9%;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销售额分别增长46%和37.6%。对外贸易快速回升,进出口总额109.2亿美元,同比增长58.7%;其中出口增长36.4%,进口增长89.5%,总额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长92.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5.9,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随着经济回升和企业效益提高,上半年财政收入1018.1亿元,增长3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2%,增幅居中部第2位。
4、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9.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5%;获授权专利5997件,增长81.5%,增幅居全国第4位;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8.5亿元,增长25.9%。芜湖三安光电、德豪润达LED、中建材合肥光电产业基地、合肥彩虹蓝光LED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开工。
5、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承接产业转移规模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到位省外资金3404.9亿元,增长55.5%,其中制造业到位资金占全省的46.2%。亿元以上项目3418个,同比增加1149个。利用外资保持加快增长势头,上半年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24.7亿美元,增长25%。
6、民生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4.4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89.7元,增长11.1%。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药品价格大幅下降。33项民生工程累计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94.8亿元,拨付进度达到58.9%。
总的来看,在全国及周边部分省市经济逐步回落的情况下,我省经济保持了相对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国位次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外环境仍复杂多变,我省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一方面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家宏观政策动向,积极主动应对,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另一方面,下决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省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