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各地商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商会

芜湖“同庆楼”菜馆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1日   阅读次数:3279次  
                                                    芜湖“同庆楼”菜馆
                                                                 姜丽
 芜湖最出名的国营酒菜馆“同庆楼”,原名为徽商所创办。现在的同庆楼不仅经营的酒菜、面馆还保留着徽馆的特色,而且店门上方挂的黑底金字的“芜湖同庆楼”横额,也是“徽州同庆楼”的老招牌,只是将“徽州”改为“芜湖”罢了。
 “徽州同庆楼”原来开在芜湖中二街状元坊口隔壁,创于民国三年(1914年)。先是一家单门面、十多个工友的小面店,经营面点。绩溪县胡家乡西坑村人程裕有在该店打切面,裕有为人诚实,做事认真,有一手打面的好技艺,打出的面具有韧、柔、滑、爽等特点,素得顾客好评。小面店生意兴隆。当时,因绩溪实业家吴兴周在芜湖创办明远电灯公司,所以来芜湖工作的绩溪人增多。同庆楼在绩溪人吴兴周、程裕新、周协恭等的资助下,增添股金,扩大门面,增加经营项目,每日供应早茶细点、经济和菜、各色炒锅及各种筵席。徽商各股东一致推崇裕有任管事(经理)。由于经营得当,业务日益兴旺,到抗战前夕,同庆楼已成为芜湖市颇有名气的徽州菜馆。
 抗日战争爆发,同庆楼股东纷纷南迁。在日寇占领期间,业务由程裕有一人掌办,于是,他携带众多同乡、同族、亲友入店,同庆楼就成为清一色的徽馆。此时,业务又有所扩展,并分设子店“大庆楼”与长街状元坊。
 抗战胜利后,同庆楼在同乡程中一等人支持下,投资四千元,翻新门面,扩建店房,从后门接通环塘马路,临陶塘(镜湖)开辟露天花园餐厅,占地2亩,围以竹篱,植上垂杨修竹、名花异草。环园构筑凉亭十个,以黄山的“天都”、“莲花”、“玉屏”、“蓬莱仙岛”、“梦笔生花”等名峰命名。居中建起“黄山厅”,可设席十桌,上方悬有名人书写的“黄山厅”横额,两旁联为“黄鳝红烧真可口”、“山珍翠炒更称心”,联首各冠以“黄”、“山”二字,联意道出了徽菜的风味。餐厅、凉亭全为竹、木、茅草结构,配以花圃、盆景、书画,楼台亭阁间则配以竹篱茅舍、黄山风光、田园景色等。花园餐厅濒临陶塘,水波粼粼;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胜揽美的景色,饱尝色、香、味俱全的徽菜,吸引了更多食客。
  同庆楼以丰盛、实惠、淳美、味美的徽菜著称。早市有各种式汤面及小笼包饺、烫干丝、煮干丝、挂花方糕、水晶烧卖等名点;中市有家常便饭、经济小吃;夜市以办筵席为主,有香酥鸭、八宝鸡、夹沙羊尾、芙蓉鱼翅、凤凰过海、银耳燕窝等名贵菜肴;以徽州特产冬菇、木耳、金针、冬笋、火腿及一些野味等山珍为主料做成的冬菇盅、冬瓜盅、山珍八宝鸡、银花腿片等名菜更具有徽州乡土特色。春节上市的春卷以香、脆、酥、美脍炙人口;秋天有蒸蟹、醉蟹、蟹黄包饺、蟹黄面、蟹粉狮子球等;腊冬的全家福、什锦火锅、沙锅狮球、红烧划水更为丰盛、富实、味浓;夏夜,黄山厅露天花园餐厅中摆酒设宴,茅亭中小酌对饮更为社会名流、文人雅士所喜爱。一时,同庆楼竟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不仅蜚声鸠江,而且誉满长江中下游。
 同庆楼业务鼎盛时期,每日除接待一般门市外,经常日办酒席三五十桌,最多日开120桌,日营业额数千元。同庆楼是芜湖最大的饿酒菜馆,在店工友110人,绝大多数是绩溪人。仅胡家乡西坑一村,就有五十多人在该店做事,占全村主要劳动力的90﹪以上。建国后,由于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尽管员工大多数由当地人充任,但“同庆楼”店号仍然沿用至今,经营特色也基本维持不变。改革开放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商业企业产权制度实行改革,百年老字号“同庆楼”又焕发昔日风采。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