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江淮大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江淮大地

合肥:智慧赋能,让城市更“知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阅读次数:409次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合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

然而,近年来,这座“科创之城”以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数字赋能、智慧服务”,将“智慧”基因深度植入交通血脉,从空港枢纽的“大脑”升级,到城市路网的“神经”再造,再到低空领域的“翅膀”伸展,打造出立体化、智能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创造高质量交通环境。

枢纽“智”变:从流量节点到智能核心

合肥的智慧交通建设,首先锚定城市“大动脉”——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升级。目标很明确:让旅客“走得好”,让货物“流得畅”。

其中,合肥南站作为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唯一一座三线换乘车站,与铁路、公交等交通枢纽紧密衔接,承担着运输大量市内通勤客流、接驳机场及铁路旅客的重任。

合肥高铁南站。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合肥高铁南站。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据统计,每天约有超70%的高铁出站旅客选择搭乘地铁前往城市各地。“高铁与地铁便捷换乘”模式开启后,旅客无需二次安检即可无缝换乘地铁,从高铁出闸的旅客可直达地铁区域,人均通行速度较单向安检互信前提升2分钟。

不止于此,合肥南站智能烟感垃圾箱、电梯远程监控等科技应用,让这个日均客流超30万人次的华东重要枢纽运行得井然有序。

视线转向空中门户——合肥新桥机场,则瞄准“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发力。投资巨大的二期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正拔地而起,建成后将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

合肥新桥机场国际货运站。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合肥新桥机场国际货运站。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更具前瞻性的是同步建设的全省首个“空地轨一体化”综合交通中心(GTC)。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航空、轨道交通(机场S1线)、高速、城市道路于一体的超级枢纽。

智慧化不仅体现在硬件,更在运营模式创新——合肥航空货运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构建了“平台+商业支撑+产业集群”模式,专业化运营航空物流,重点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临空产业。

目前,合肥机场常态化运营国际货运航线已达10条,货邮吞吐量突破12万吨,有效助力企业的国际供应链。

城市“慧”行:从分散数据到整体智慧

如果说枢纽是心脏,那么城市路网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合肥的智慧交通建设,正通过强大的“交通超脑”系统,让这些“血管”运行得更智能、更高效。

合肥市城市交通超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合肥市城市交通超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在合肥市交通运行监测中心,一面巨幕实时跳动着城市交通的脉搏。每日汇聚的1.8亿条互联网路况与1800万条行业数据等交织成网,构成了城市级交通感知体系的基石。

基于此打造的“六个一”智能交管体系,实现了29项实战应用:AI算法动态优化1062.4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上的信号灯配时,高峰期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0%;交通事件主动预警、恶劣天气精准导航,大幅提升了出行安全性和预见性。

与此同时,智慧触角已深入城市末梢。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高铁南站等场景试点无人驾驶观光车、清扫车,智慧交通触角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

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在少荃湖公园开展保洁作业。张敏摄

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在少荃湖公园开展保洁作业。张敏摄

市民的日常出行体验也在智慧赋能下焕然一新。合肥市以数字技术驱动服务效能提升,二级以上客运站100%实现电子客票,轨道、公交全面支持交通运输部“一码通”、全国交通“一卡通”。合肥轨道交通APP为市民出行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务,合肥公交APP提供实时查询、定制约车等服务。

一来二往之间,智慧基因已渗透到合肥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每一位市民的出行生活。

未来“翼”动:从地面网络到低空天地

合肥的智慧交通版图,在地面扩展还不止于此。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重要的地面延伸,合肥创新提出“两全三化”(全域开放、全无人、商业化、规模化、融合化)新模式。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项目实现自动驾驶科技旅游观光车、无人驾驶环卫车、无人售卖车、无人安保车等5G场景应用和园区智能管理,建成全省首个5G场景应用智慧公园园区,构建智能网联科技观光园区、安全文明园区、便民科技园区。

合肥市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合肥市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更贴近生活的场景也在落地:白犀牛无人配送车与盒马鲜生、合家福合作,在商超末端配送领域已实现商业化盈利;新石器无人快递车则在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等快递接驳业务中崭露头角,有效缓解用工难题。这些多元化的低速无人车应用(全市超230台),覆盖清洁、巡检、配送等多领域,商业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当然,合肥的智慧交通并未止步于地面。依托强大的科创基因,这座城市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低空经济,积极探索未来交通的新形态。

对此,合肥动作迅速:出台《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和《行动计划》,真金白银支持企业适航取证、航线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UAM Hub)等。

而它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延伸,中庙姥山岛党群服务中心的邮政末端配送、省血液中心至三甲医院的血液配送、景区物资配送等120条航线累计飞行近2万架次。

合肥市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合肥市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以上,从地面枢纽的智慧升级,到城市路网的“超脑”治理,再到低空领域的创新开拓,合肥的智慧交通建设正呈现立体化、系统化推进的特征,并不断向更高效、更绿色、更便捷的未来延伸。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紧紧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核心目标,合肥将继续抓好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助力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生活品质改善,让城市更“知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