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江淮大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江淮大地

安徽三揽世遗,皖北大好机会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   阅读次数:1695次  

    昨日下午320分,泗县申遗办工作人员张伟的手机响了一声,一条QQ消息蹦了出来:当地(多哈)时间上午10点,“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好消息对于安徽“申遗人士”们来说,已经无法简单地用“高兴”二字来表达。

  心情:欣喜中有平静

“我看到之后,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张伟后来告诉记者,手机弹出的消息来自于大运河日常监测工作QQ群,群里有大运河各申遗点段的工作人员,大家最近两天一直在等待申遗的结果。“当时的感觉无法形容,很欣喜,但心里却也有一丝平静,因为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

  就在此前,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的手机上也接到了国家文物局在多哈的工作人员发来的短信。“很高兴,很激动。”李修松坦言,结果出来前,他并不敢随便在公开场合预测大运河申遗的“命运”,“因为同时申遗的还有丝绸之路。”

  回顾:付出非常值得

  “现在看来,当年的提议是对的。”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经历了八年申遗路,当年建议把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捆绑”申遗,就是他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

  不过,打包申遗的中国大运河涉及8个省市,35个城市,工作量大,事情琐碎,想要推进也需要各地多方协调。“申报过程只能用‘繁难’来形容。”李修松说,申遗前期,参与的省份专门成立了会商小组,定期召开联络会议,充分沟通,才保证了各点段进度基本一致。

  不仅是省级层面,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泗县当地的申遗人员,也在八年中经历了一场洗礼。“无论是思想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提升了,现在想来,这些付出都太值得了!”

  好处:皖北迎来机会

  世界遗产,安徽并非第一次荣膺。早在1990年,安徽黄山就已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名录中再添安徽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加上大运河,现在安徽有三处世界遗产,这个数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李修松介绍,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农业遗产等多种,黄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

  黄山和皖南古村落成为世界遗产后,不仅蜚声国内外,也给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世界遗产对于当地来说,不仅是文化品牌,更是经济的拉手,“大运河弥补了安徽北部没有世界遗产的空白,不仅文物价值高,也增强了皖北的‘软实力’。”

  遗产简介

  运河在安徽

  据了解,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杭州等处的部分水道至今仍在使用。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绵延3000公里,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最终列入遗产范围的遗址共58处。

  我省境内的运河遗址属于隋唐运河通济渠。隋唐运河由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四部分组成,通济渠流经我省淮北和宿州两市,沟通黄河和淮河,全长182公里。通济渠淮北段主要在濉溪县境内,全长41.5公里,穿过铁佛镇、百善镇、四铺乡,均为废弃河道,部分河床为地下遗址。其中,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在泗永公路建设中被发现,为确认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宿州段长140余公里,流经埇桥区、灵璧县、泗县,随后进入江苏泗洪县境内,呈西北东南方向走势。其中,泗县境内的运河故道,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活运河”。综合报道

  审议过程

  46分钟敲定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15日在卡塔尔多哈开幕。从北京时间620日开始,各国提交的申遗项目开始进行逐项表决。

  据了解,本届大会共有40项加入自然或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其中自然遗产申请9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项,文化遗产申请29项。其中“中国大运河”是第8个提请表决的文化遗产点。

  根据规则,世界遗产委员会下设的两大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先分别介绍申请项目,并提出初步评估意见,最后由21个具有投票权的委员国代表进行表决。如意见分歧较大,则进行投票表决,并现场唱票公布结果。

  北京时间6221433分,大会开始对中国大运河申报项目进行审议。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委员国对中国大运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后各成员国代表一致赞同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北京时间6221519分,大会主席敲下木槌,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2014年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全程仅用46分钟。综合报道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