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亳州: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8日   阅读次数:562次  

  在张凤鸣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一米多高的金银花长得郁郁葱葱。张凤鸣告诉记者,金银花是绿黄金,这是他通过10年培育出来的树冠型金银花,花蕾大、质量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张凤鸣是亳州市皖北药业公司的总经理,从1979年开始,他一直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种苗的培育,其培育的优质药材种苗以“张凤鸣”为商标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这几年,皖北药业公司在安徽中医学院教授指导下,重点进行树冠型金银花、甘草等种苗的培育和药理研究,其种苗不仅供应本地,还行销全国。目前,像皖北药业公司专门从事种苗培育和推广的公司在亳州就有50家以上,他们在提供种苗的同时,更多的是为药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张凤鸣算了一笔账,种药材的收入是种农作物的3至4倍。

  亳州自东汉就开始种植药材,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近年来,该市把“以药兴市”作为振兴亳州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加工业,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410个,形成8大中药材种植大基地,药材种植面积近80万亩,占全国药材种植面积十分之一。为提高药材经济效益,该市加大药材结构调整,淘汰一批效益不高的品种,大力发展传统地道的白芍、菊花、花粉、桑皮的种植,提高药材和农作物套种技术。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已达800多个,许多村庄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其中火神庙的川乌、史庄的生地、徐庙的甘草、闫庄的丹参、石关庙的白术、张庄的牡丹行销全国。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兴盛,带动了全市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亳州以中药扬名,百姓靠药材致富,药业行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目前,亳州从事中药材销售人员有10万余人,亳州已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饮片生产地,每天上市交易品种2600种,交易量6000吨,日客流量5万多人,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