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合肥两万吨秸秆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1日   阅读次数:1030次  

  随着合肥秸秆禁烧“战役”的临近,今年禁烧区所产5万吨秸秆的出路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据悉,康拜公司今年计划收购3万吨秸秆。目前,还有2万吨秸秆尚未找到明确出路。记者昨日从合肥市农委获悉,政府部门正在寻找多方途径,加大秸秆回收力度。

  多头并进急寻出路

  昨天本报报道了今年秸秆禁烧即将进入实战的消息。今年禁烧区所产的5万吨秸秆,成为众多市民、农民和政府部门最关心的问题。在每年的禁烧期内,不仅要保证禁烧区没有焚烧秸秆的现象,还要最大程度地将秸秆从田间搬离,被回收利用。

  今年康拜公司有两条生产线投入使用,预计需要回收3万吨秸秆。这一数字让合肥市有关部门感到十分欣慰,比起去年,回收量扩大了十倍以上。然而,还有2万吨,却仍需要大量的中介公司加大回收。合肥市食用菌协会会长沈思和告诉记者,他已经成功以秸秆做原料,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今年,他准备趁禁烧期内大量回收油菜秸秆,最多可要5000吨。此外,食用菌协会中有七八家会员单位已与沈思和联系,表示愿意学习这项技术,回收部分秸秆,但数量有限,一家只能收购几十吨至上百吨。

  除去食用菌协会,合肥市政府还为秸秆回收找了哪些途径呢?昨天下午,合肥市农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禁烧形势明显好于往年,但是大量秸秆仍需及时回收,否则堆放在田间,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因素。至于剩余的2万吨秸秆,合肥市有关部门已经在寻找出路,合肥市农委已经和全省各市县的中介公司联系,让他们在禁烧期内,来合肥回收秸秆,然后运回各地加工生产。

  究竟这些渠道能不能回收掉所有的秸秆?农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无法计算。每年的禁烧政策,首先要保证农民不在禁烧期内焚烧秸秆,经过三年的尝试,今年要实现这一目标已经不太难。至于秸秆回收利用,政府部门会尽全力寻找多种途径,最大程度帮助农民解决这一问题。

  短期内难收大量秸秆

  农民收割了大量秸秆,市场也有公司需要回收秸秆。如果时机成熟,应该能够形成供求两旺局面。合肥市农委有关人士分析,之所以到现在秸秆收购还是个难题,关键在于供求之间的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

  农民收割秸秆到插秧的时间只有短短数十天,收割下来的秸秆如果没有被及时运走,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插秧。如果能高效及时搬运回收秸秆,必须有成熟的中介公司运作。然而,目前中介公司从中盈利甚少,积极性不高,所投入的收购机器数量有限,严重影响收购效率。而农民搬运秸秆耗时耗力,也不主动,因此,中介环节不成熟,是造成秸秆出路难的关键原因。

  昨天下午,食用菌协会会长沈思和表示他今年需要5000吨秸秆,但是,在短短几十天的禁烧期内,有没有中介公司能够帮助他收购到这么多的秸秆,则是他目前最为担心的事情。今年,他不但要从中介公司手中收购,还准备亲自到禁烧区收购,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多的秸秆。

  回收不了的秸秆怎么办?

  往年禁烧期一过,仍然有大量没有被回收的秸秆堆放在田埂,给农民带来负担。今年这一问题仍有可能再次出现。对此,合肥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没有来得及回收的秸秆,建议农民可以堆腐还田作为肥料,或者抱回家作烧饭的柴火,或者暂时寄放在当地的堆放点,等待中介公司前来收购。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