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中国羽绒被大王的 “镇厂之宝”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7日   阅读次数:2230次  

中国羽绒被大王的 “镇厂之宝”

羽绒被大王遭遇价格战

2002年秋季,有这么一个安徽人,号称羽绒被大王,眼瞅着一年一度的广交会临近,他带着一行12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目标是至少1500万美金的订单。不曾想,刚进广交会的门,就傻眼了,这个人就是夏吉国。

展会上有不少于300家羽绒厂,从一楼到六楼全部是羽绒展品。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羽绒厂,夏吉国暗叫一声不好。而接下来的5天,客人一个一个摊位的询价,导致各厂竞相压价,有的压价幅度甚至超过20%,更是让他叫苦连连。整个广交会,夏吉国都陷入混乱的价格战,几乎颗粒无收,空手而归。

    在羽绒界摸爬滚打了十个年头,还是第一次遭遇这么惨痛的失利!此时夏吉国的心里很清楚,一枝独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在价格战中爆发,就在价格战中灭亡。现在很多企业打价格战,甚至赔本都在做,这样企业怎么能够生存、发展呢?

    此时,夏吉国想到了自己的“镇厂之宝”!那是1997年刚开始做外贸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夏吉国带着全厂上下几十号人,挑最好的原料,按照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精心打造的一件完全手工的顶级羽绒被。

    夏吉国回忆说;“当时客人看了我的羽绒被以后,非常惊讶,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被子。客人非常激动,说要是在欧洲起码要卖到1.5万美金。当时都把我讲蒙了,我说1.5万美金,相当于13万人民币。”一条被子13万元,天价啊!

  什么被子啊,这么金贵?夏吉国把它叫做吊吊绒,是羽绒界的极品,其透气性、保暖性、蓬松度都达到世界顶级的水平。单原料,就得用8个月到一岁的安徽大白鹅胸前的一小撮绒毛,叫护心绒,而且必须选择公鹅。换句话说,近千只鹅子才能做这么一床被子,听起来够玄乎的。

   

生产13万元的羽绒被

经过广交会的惨败,夏吉国决心要跳出价格战,要做一种别人无法达到的尖端产品,就是生产这种13万天价羽绒被。

夏吉国说:“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产品。”他在会上把自己的想法一提,在座的所有人都连连摇头。要把这个全手工的天价被子转为机械化生产,这可是全世界几十年来都攻克不了的难题。这种设想以前也有人想过,有人也着手做过,但都没有成功。可夏吉国这次卯足了劲,拿出500万“啪”往桌上一拍,下了死命令:两年内必须研制成功。

在夏吉国眼里,这是企业唯一的出路。

很快,一年过去了,结果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这时一些人,包括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都想打退堂鼓了。

而就在这时候,有人上门要买这天价被子的技术,开价2500万,买他的先期研究成果。夏吉国一句干脆的“不转让”就把人家打发了。已经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现在撂挑子夏吉国心里可不甘心,可这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老大难自己能不能拿下,他心里也犯嘀咕。难不成要再次身陷价格大战吗?

夏吉国整日泡在实验室,可面对一堆羽绒,依然无计可施。心情郁闷的他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土畜产品会议,不经意跟周围的人说出自己的研究,一下引来了对方的兴致。

夏吉国回忆说:“当时他们都大吃一惊,作为一个企业能够研究这个课题是他们不敢想的。”当时抱着一种怀疑却很欣赏的态度,有几位土畜产品研究方面的专家愿意与夏吉国合作,双方一拍即合。这科企联合,有资金有技术,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至2005年初,真正的顶级羽绒终于研制成功。夏吉国给起了个名字——吊吊绒。

    这吊吊绒可叫人称奇,一个个小小的绒朵,每0.1一共有不多不少一百朵,还都一般大小,经检测各项指标都大幅超过国际标准。独一无二的尖端技术,就是独一无二的天价,独一无二的市场。一条这样的羽绒被要卖十多万,机械化这一批量生产,那才真叫财源滚滚来!

 

原来是天气惹的祸

夏吉国把这吊吊绒的样品寄给一些外商,回信就像是雪片一样飞来。有位外商直接飞到安徽,一张口就要定两百万吊吊绒的被子。

这却让夏吉国害怕了。新产品刚问世,生产量还跟不上呢,我是给谁不给谁呢?艺高人胆大,夏吉国对外宣称要限量供应,玩了个饥饿消费。东挑西选后,最终这一批订单只接了4000条。接着夏吉国投资4000万兴建新厂房、新设备。

    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天价羽绒被就要正式投产了,夏吉国又开始整日泡在车间,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盯着,惟恐出现一点差池。几天下来,第一批吊吊绒新鲜出炉,各项指标都合格。最后,就是一朵朵数,是不是100朵。大家兵分几组,都在一五一十的数着,数到80朵的时候心都在怦怦跳。快数到一百朵的时候还没数完,最后数出110朵。夏吉国傻眼了,周围所有的人也都愣住了,多出10朵绒,说明第一次生产全部失败。

    仅仅这么十朵绒,却关系到夏吉国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以后的路怎么走,又会深陷价格大战吗?难道自己真的和这天价被子无缘?三年时间,前前后后近5000万的投入,巨大的人力耗费,难道这一切都白费了?何况还有订单在手,这货可怎么交?看着这一堆不合格的吊吊绒,夏吉国欲哭无泪!前面看不到希望,后面又无路可退。

    有一天夏吉国回家换衣服,一看前几天晒的衣服还在阳台上,便问妻子为什么不收衣服。妻子说梅雨季节天天下雨,衣服很难干。妻子的话一出口,夏吉国心里咯噔了一下,灵光一闪,便赶紧给专家打电话说:“我发现一个秘密,我们产品的失败不是技术原因,也不是设备的原因,是老天爷挑我们的事。”

    当时安徽刚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潮湿,吊吊绒的原料也受了潮,从而影响了生产。找到了原因,夏吉国决定将原料统一烘干,严格控制水分含量。新的一批吊吊绒又下了生产线了,产品出来,经检测,全部达标!

               

充绒又成了问题

    第一批吊吊绒终于成功,现在就只剩下往被子里充绒了。机器充绒,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夏吉国简单交待了几句就回了办公室,还没坐定呢,电话又追过来了。

    生产那边给夏吉国打电话,说充绒的重量很难把握,于是他亲自到现场去看个究竟。这一看,夏吉国也急了。

    一条被子差不多有500羽绒,到点机器一停,总会带进去一大串,几次下来,夏吉国可有些心疼了。一克绒要几百块钱,每条被子多几克就要多一两千块钱。

    这吊吊绒一串串的,粘性好,可偏偏这优点却成了充绒时的缺点。这时候大家都急了,距离订单上的交货日期就差几天了,被子还没成形呢!没法充绒怎么交货啊?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夏吉国,结果他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三个字:“手工充!”

    夏吉国说:“手工充可以把它一点一点铺平,哪个地方少一点,哪个地方多一点,多一朵绒可以把它拿出来,少一朵就加一朵,这是最原始的办法。”

    可这手工充绒效率太低了,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只能充一条被子,这几千条能赶在交货前充完吗?上亿的订单可不是闹着玩的!

    没有退路,只能硬上,夏吉国来了个全场总动员。上到老总,下到所有员工,把手洗干净,手套戴好,全到车间进行人工充绒。

    车间里,上百人一字排开,一点一点往被子里塞羽绒。这充绒坐在那儿不一会腿麻脚麻的,这到还是其次,关键是你卯足了劲,到时候能不能完成订单,谁心里可都没谱。

    充了四个昼夜,终于完成了。夏吉国把绒朵往脸上一贴,笑了,笑的时候冒出了眼泪。

    第一批4000条天价羽绒被终于全部完工,最后一关,夏吉国亲自压阵,要把这第一批货顺利送达目的地。

 

“你可以买我的原料,但必须贴我的牌子”

    最大的订单是一位日本的老客户,双方一见面那是谈笑风生,可一验货,客户提一个要求:如果我们不定产品,光定羽绒是不是也可以。

    夏吉国心里明白,他们是想他们的绒,回去自己做成被子。

夏吉国想:“我们卖这个吊吊绒给他,让他做出高档的羽绒被,实际上就是卖市场给他。”自己费尽周折开发的吊吊绒,这市场可不能白白让给别人。不过很快,他就拿定了主意,吊吊绒可以卖给你,但我有附加条件:“你可以买我们的原料,但是必须使用我们的鸿润商标。”

    这位日本客户一听,说:“那我得考虑考虑”,然后就提货走人了。但很快就答复夏吉国:他们可以贴鸿润的牌子。于是鸿润集团的天价羽绒被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响。

    这辛苦研究三年的技术并不是夏吉国的终极目标,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品牌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他是要以技术打响品牌,靠品牌来赚钱。

    就在2005年,鸿润集团的销售额一举突破10亿人民币,这羽绒被老大的位子夏吉国做得更加稳稳当当!

 

 

    本文转载CCTV-2《财富故事会》栏目组主编《创意财富》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