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日前,《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文史新锐学者、纪实文学家余音的最新创作成果。余音与孙家鼐是安徽同乡,孙家鼐又是清朝寿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光绪帝师、北大创建者和中国首任教育部长,是家乡学子的偶像。为了此书,余音历时十余载,广泛收集有关史料和创作素材,又埋头两年笔耕,终于完成了这一填补中国出版史空白的长篇创作。
《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是孙家鼐的第一本传记,也是揭示北大创建艰难历程的第一部纪实。全文30万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作者以戊戌变法前后,孙家鼐排除各种阻力创办京师大学堂为主线,以大量的图文史料、家族资料和民间故事为依据,以作者所倡导的纪实文学“三趣”(文趣、情趣、理趣)为指针,风追司马,回归“现场”,重估历史,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中国改革家楷模孙家鼐的光辉形象,深刻而艺术地破解了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史和北京大学史中诸多谜团,既能使人享受高品位的阅读快感,又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为了纪念戊戌变法暨北京大学创建110周年,在创作《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的基础上,身为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的余音意犹未尽,又从理性角度,对孙家鼐的历史性贡献和戊戌变法的有关专题做了一番深度思考,在《中国教育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分别发表了《孙家鼐:创建京师大学堂立头功》、《戊戌变法“三大谜团”新解》等长篇论文,对若干历史“定论”提出质疑并阐述了新的观点,先后被《文摘报》、《中国剪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转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余成龙(笔名:榴莲)
地址:大连市宏济街59号东北之窗杂志社首席记者
(记者证统一编号:K211239000012)
邮编:116011
电话:0411-83605335 传真:82382076 手机:13804259887
电子信箱:yuyin2555@sina.com yuyin2555@mail.china.com
孙家鼐简介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蜇生,自称澹清老人,寿州(今寿县)人。父早逝,赖母林氏抚养成人。长兄设塾教学,随兄就读。咸丰九年(1859年)中状元,授修撰,历任侍读,入直上书房。光绪四年(1878年),与尚书翁同龢一起担任光绪帝师,任内阁学士,后擢工部侍郎。十六年,授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二十一年,他支持并参加强学会,并为强学会解决了办公场所。二十二年,将被封禁的强学会改办官书局,并担任管理官书局事务大臣。1898年7月3日,孙家鼐被任命为管学大臣时,肩负变法重任,“是时管学大臣之权限……实以大学校长兼全国教育部长之职权。”(《清史稿•志二十八》)到任后,他“每日会集办事各员,公同核议,虽不在学堂办事之人,亦多方咨访,广集众思。总期受以虚心,任以实心,持以公心,矢以诚心,博取众长,折衷一是”,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保护并创建了京师大学堂。并在汲取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对落后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创建与世界接轨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仕学院)教育体系,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后,历任体仁阁大学士,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及学务、政务大臣、编纂官制总司核定等职。三十三年,朝廷设资政院管理国家政务,孙家鼐和溥伦同为总裁。三十四年二月,封为太子太傅,赐建太傅第于寿州北街。
孙家鼐晚年积极主张兴办工业。曾与马吉森一起在河南创办广益纱厂,协助侄孙孙多森在上海创办了阜丰面粉厂,产量曾名列远东第一,规模和实力比荣氏家族还要大。此外,他还向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陉矿务局、滦州煤矿等处厂家投资,发展民族工业。庚子事变后,编修官刘廷深上疏光绪帝,责其政事失职,孙家鼐不与争辩,自认其过。后皇帝命他推荐御史,孙家鼐唯独保举刘廷深,似此不记前嫌,用人唯贤,以国事为重的胸襟,颇受时人赞誉。
宣统元年(1909),孙家鼐病逝于北京,谥文正公。次年,葬于寿县南九龙乡柳圩附近。
2003年7月,北京大学史专家肖东发、李云、沈弘在《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一书中写道:“戊戌政变发生,旧党保持朝政,新政多被废除。独京师大学堂赖孙家鼐之力得以保全。”
余音简介
余音,当代新锐文史学者、纪实文学家。安徽寿县人。1962年出生。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辽宁作协会员、大连作协理事。《家庭》、《知音》、《报告文学》等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就读于海军飞行学院、中国文化书院、辽宁文学院等。曾在海军政治部、大连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到东北之窗杂志社,历任首席记者、专题部主任、执行主编等。多次成为央视“实话实说”、中央台“午间一小时”等栏目的特邀嘉宾。主要从事《史记》、戊戌变法、纪实文学理论研究。已出版《传销内幕揭秘》、《维和高官传奇》、《中国维和警察》、《特稿采写宝典》等著作。
上一条:中博会徽商大会日程安排(暂定)
下一条:奇瑞十周年多重回馈家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