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宏观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安徽近300亿不良资产转让助1万余户债务企业脱困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6日   阅读次数:510次  
涉及全省1万余户债务企业的近300亿不良金融资产,昨由我省两大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正式接收,并将于随后展开处置工作。我省此举已获国家开发银行23亿贷款支持,在全国尚属首例。整体受让不良资产

  继1999年国务院相继成立华融、长城、东方、信达4家资产管理公司后,对口接收和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工作也相继启动。截至去年底,这4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合肥办事处,已累计处置在皖不良资产230亿元,多途径减免企业债务270亿元,但仍有近300亿元的不良资产未进行处置,省内万余户企业“为债所困”,难以进一步脱困和继续发展。

  为了盘活这笔数量不小的资产,我省确定由省内两家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整体受让这部分不良资产。两家公司接收后,将依照资产的实际情况再行具体处置。昨日下午,4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在皖不良资产,正式打包转让给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省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并同时举行了签字仪式。涉及企业1万余户

  记者了解到,此次打包资产共计274.18亿元,涉及债务企业10858户。企业性质以国有为主,同时包括集体、民营、股份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这些不良资产涉及到全省每一个市,以合肥、阜阳、安庆等地居多。其中,不良资产最高的企业本息合计已达4亿元,多数债务的账龄超过了5年,长的已经超过了10年,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了解,像这样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再由政府确定的国有资产经营企业统一接收,进行分包处置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此举将为我国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工作探索新的路子。

  为了筹措受让资金,省政府目前已与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一致,由省投资集团、省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和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从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23亿元,作为不良金融资产的打包受让资金,这笔贷款的签字仪式也于昨日同时举行。与此同时,省财政也“挤”出1.5亿元,用作配套资金。力争3年完成处置

  此后,两家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对接收的不良资产,将根据债务企业的隶属关系、资产质量、涉及担保情况以及实际处置中相关方面的能力和资源优势,采取对企业直接处置、按地域分包给市政府处置等不同形式进行处置;一些资产也将会采取挂牌、拍卖、招标等其他市场化方式进行处置。同时,省政府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免征以物抵债资产过户中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记者同时了解到,其后的资产处置工作将力争在3年内完成,并将通过不良资产的处置,促使一批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轻一批企业的历史债务负担,促进企业资产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帮助困难企业职工通过重组实现再就业。(记者周祥新)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