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官网!

各地商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商会

所有医保药品年内大降价 "看病贵"现象将得到改观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1日   阅读次数:1196次  

  加上今年9月20日的最近一次药价调整,我省药品市场从1996年以来已相继经历了19次大降价。而连日来,不少市民纷纷反映,一些上了降价目录的常用药很快在医院里难寻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其他高价药。这一现象在记者的多日调查中得以证实。不过,记者昨天得到的消息称,国家今年计划对2400多种药品售价进行调整,因此,更大的“降价潮”还在后面。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一些靠更换包装等手段来变相涨价的药品将会被监管部门拒之门外,百姓“看病贵”的现象将得到很大改观。

  记者暗访:药品一降价医院里就失踪

  9月20日开始,我省正式执行国家发改委对青霉素、头孢拉定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的“降价令”。不过,如果百姓按照这次降价目录上的药品去医院开药,大多会和以前一样被医生告知“没有”。

  昨天,记者首先来到省城市区的一家大型医院暗访,门诊大厅内一位医务人员热情地告诉记者,医院所有的药品都能在旁边的药品信息查询系统中查到,只要系统中能查到的药品,医院都可供应。记者随机输入了10多个此次降价目录中的药品名称,查询系统均能显示所有药品各种规格的详细资料。

  随后,记者以病人名义挂号该医院内科,要求医生开出青霉素V钾片、头孢拉定胶囊、庆大霉素、诺氟沙星胶囊等此次降价目录中的常用药,医生均以药房没货拒绝为记者开方。

  在市区的另外一家大型医院,记者的调查结果与前一次如出一辙。

  记者暗访发现,在省城一些大中型医院里,此次公布的99种药品降价目录中,有70%以上的药品规格都已停卖。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大型医院停售的降价药品则高达90%。而有些药品比如西咪替丁、甲哨唑等,医院虽然有售,但并不属于此次降价的药品规格,价格自然也是五花八门。

  不仅在医院,在平价药店一些降价药也悄然退市。一家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这几年的药品采购中,至少有一半降价药不见踪影,如常用的抗菌素阿莫西林,价格分别为2.2元、4.3元、1.3元规格的品种都已经不生产了,而其他的如头孢曲松钠250毫升6.5元等价格便宜的药也没有了。

  第19次药品降价仍是“空降”?

  从1996年至今,国家先后19次的药品大降价中,一旦降价药品目录公布,一些百姓常用药便悄然从医院的药房里消失。

  在医药厂商与国家“限价令”博弈的过程中,有药商甚至直言,国家药品“限价令”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药店都没有任何影响,百姓当然也不会因为这次降价而减少买药支出。

  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前18次药品降价只使全国百姓每人每年买药支出少了2.5元。也就是说,下了18次“大雨”,真正淋到老百姓身上的没有几滴。本报相继接到多名读者投诉,称现在的药价反倒比几年前贵了许多。

  专家认为,目前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剥皮”,药品降价,利润减少,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流通环节,都没有了积极性。另外,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降价也压缩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空间,降价药品难免被打入“冷宫”。这样,降价药品遭到层层抵制,惠民政策被层层消解,老百姓自然感到“雷声大雨点小”。

  安徽悦来医药销售公司中药部总经理陶福昕分析说,国家“限价令”主要针对医院,但是每次降价药品的型号都会在医院停售,由于替代药品非常多,医院经营不会受到影响。

  据了解,去年国家药监局批出的新药有1.1万多种,已投放市场的药则有几万种。连续几次的降价仅涉及几百个品种,况且这些药品可以用别的药品来替代。

  这就让更多的市民又生疑惑:难道此次声势浩大的降价“大雨”依然难以淋在患者身上?

  专家分析

  有专家分析指出,造成以往药价屡屡“空降”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降价药品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身价飙升;二是这些降价药在医院里都会渐渐停售;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则在于药监局审批新药时把关不严,批出新药速度过快。公开资料显示,2005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1113种,受理的数目则更达批准数目的10倍,而同期美国仅批准新药81种。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玩起“失踪”游戏的降价药品并没有彻底消失,在经过药厂的“千锤百炼”之后便重出江湖,但此时的身价却飙升得让人大跌眼镜。

  以2004年市场上常见的胃药西咪替丁为例,100片装每瓶的价格为4元,在被列入药品降价名单后,从2005年起,成分几乎相同的“类”西咪替丁以32元的价格进入省城一些大医院的药房。

  早些年人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几分钱就能买到一片,对感冒头痛等疗效好,但在省城各大医院都开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高价药“巴米尔”,其成分也就是单一的阿司匹林,但价格却增长了好几十倍。

  在省城一些药店的暗访中,记者惊奇地发现,同一种成分、甚至同一剂量而产地名称不同的药品,价格却相差数倍。如用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克林霉素,有着0.15g×10粒和1g×12袋的胶囊和颗粒两种包装,但价格却有3元和24元的8倍差距。通用名均为格列奇特的糖尿病药品“达美康”来自深圳、太原和天津等三地的价格分别是7.2元、11元和69元。

  降价药品除了善于“换马甲”之外,在医院频频玩“失踪”也是药价屡屡“空降”的一大主因。不少市民纷纷反映,一些上了降价目录的常用药很快在医院里难寻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其他高价药,对于众多患者而言,药品降价并未给他们带来应有实惠。

  据介绍,医院之所以能得心应手地玩起降价药品“失踪”的把戏,就在于目前医保目录内的替代药品种充足,医院依然有很大选择余地,至少是目前,卖降价药并非是医院的唯一选择。

  所有医保药品 酝酿大降价

  专家认为,药价虚高与药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等有着很大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根治药价虚高,应该先理顺一条通道,从医药体制上来治理,尽快推进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业经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等。据透露,相关配套政策已在酝酿中,届时药价虚高、药品规格过多以及不合理替代等现象有望得到彻底改观。

  今年9月,药监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工作,对所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进行重新登记,普查清理出一批不合格的药品批准文号,从而在药品审批环节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这意味着许多药企为躲避国家降低药价而更改药名从而涨价的行为将被叫停。

  在我省转发的文件中,既强调了“各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可以自主降价,但不得超过最高零售价销售”,同时,“顺加价15%”等政策则仅针对医院。不过,按照专家的解释,药店存在的关键是方便以及价格低于医院,因此医院价格下调后,一段时间后,药店价格也会相应自行调整。

  据了解,目前市面在售的药品一部分属市场调节价,其价格由市场调节,这占了市场上的主要部分;另一部分属医保类药品,其价格由国家确定。据了解,国家医保目录类的药品约占目前市场总量的12%左右。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曾计划年底对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2400多种药品售价进行调整,截至目前,已调整药品不足200种,因此,更大的“降价潮”还在后面。而据最新消息,国庆节前已有700余种药品的价格得到确定,最终全部调整完毕预计将在今年春节前。

  对普通患者而言,这两千多种药品已基本涵盖了所有正常用药,“已经够用”。这也就意味着,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再想“玩花”难了,降价药今后若想与患者大玩“失踪”把戏,其难度也必将增大。(记者刘晓虎、张伟)

网页建议使用内核为 IE9及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技术支持:政维嘉楠